患者服务

您的位置: 首页 患者服务健康宣教详细

三伏时节话养生,三防三宜助健康

发布时间:2024-07-17 09:32 本文来源: 中医科 供稿:孙怿泽 摄影:

俗话说“热在三伏”,什么是“三伏”呢?

“三伏”是根据我国古代“干支纪日法”确定的,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以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,统称三伏。“伏”是指阴气受阳气所迫潜伏于地下,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、湿度最高的时节,此时天阳下济,地热上蒸,暑热熏蒸,毛孔大开,汗液外泄,人体抵抗力下降,健康问题接踵而来。三伏是四季养生的关键时节,宜清热生津防阳暑、温阳祛寒防阴暑、健脾助运防湿邪。

1.清热生津防阳暑

三伏天气炎热,紫外线辐射强烈,人体产热增加,散热减少,中暑频发。《史记正义》言:“伏者,隐伏避盛暑也”,户外运动或工作者尤应做好防暑降温,可随身携带清凉油以清凉散热、提神醒脑,并适当午休,调养精神。暑热邪气具有炎热、升散的特性,暑热侵袭,人体出现面色潮红、烦躁心慌、头晕恶心等中暑先兆症状,甚至猝然昏倒、不省人事。若出现上述表现,应迅速脱离高温环境,移至阴凉处,解开衣服,湿毛巾擦拭全身,冰袋或冰帽冷敷头部,饮用电解质水。症状严重者,立即送往医院抢救。

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壮火食气”,暑为阳邪,耗气伤津,常使人感到乏力倦怠、口渴欲饮、尿少赤短。每天应及时补充水分,可食酸味或甘味饮品,如酸梅汤、柠檬水、菠萝汁、白茅根水、西瓜翠衣代茶饮,以生津止渴、增进食欲。“夏暑发自阳明”,天气酷热,阳明热盛,适宜清补,宜食丝瓜、冬瓜、黄瓜、苦瓜、芹菜、番茄、莲藕、茄子、豆芽等性味甘凉的蔬菜,能除烦解暑、消油解腻,茄子、黄瓜等菜品凉拌更是夏季必备的消暑小菜。但应注意生病起于过用,不宜贪凉饮冷,以防损伤脾胃阳气。

2.温阳祛寒避阴暑

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提出:“阴暑者,因暑而受寒者也。”夏季因天气炎热而吹风纳凉、露宿潮湿或饮冷无度,使寒湿邪气趁虚侵袭机体,出现恶寒无汗、发热头痛、骨节酸痛、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等症状,即为“阴暑”。阳暑易避,阴暑难防。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,中阴暑者甚至超过阳暑。空调的使用带来便利舒适的同时,也造成了一些健康隐患。夏季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,滥用空调使风寒邪气趁虚而入,痹阻经络,或损及脾胃,使人易患头痛面瘫、颈肩疼痛、腹痛腹泻等疾病。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及冷风直吹,注意颈肩膝盖腰腹部等部位保暖。若出现阴暑症状,可服用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,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诊。

《黄帝内经》提出了夏季的养生法则,即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借天人阳盛之时,趁疾病缓解之期,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。阳虚证人群常有面色苍白、腹痛腹泻、肢体浮肿、手足不温、疲惫嗜卧等症状者,尤应服用温热药膳驱逐寒湿。俗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“早上三片姜,赛过喝参汤”之说,阳虚体质或贪凉饮冷人群,晨起可喝杯姜茶温胃散寒,并可适当晒背以通督脉阳气。另外,可采用中医药治疗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慢性胃肠病、妇儿疾病等。

3.健脾助运祛湿邪

暑必夹湿,三伏雨水增多,湿气极盛,湿与热结,阻滞气机,使人出现胸闷、身重、苔腻等表现。湿邪最易困脾,导致食欲不振、脘腹胀满、口中黏腻、四肢沉重、头目昏沉、大便黏腻等。此时饮食调理尤为重要,总体原则宜清淡营养,减少甜食、油腻、冷饮、酒精的摄入。烹饪时可于小米粥、玉米粥等粮食粥内加入山药、白扁豆、薏苡仁等健脾祛湿之品。若有糖尿病病史,可用绿豆、赤小豆等煮水饮用以祛湿解暑,汤中淀粉含量极少,对血糖无明显影响,且其富含多酚类物质,抗氧化效果好。俗话说“夏天泡脚,祛湿除暑”,泡脚时可用茯苓、滑石、白豆蔻组成的足浴方,调整水温在38-42℃,使人体微微汗出,祛除湿气。另外,运动出汗也是祛湿的重要途径,建议在通风凉爽的环境适当活动,如晨跑、健步走、太极、瑜伽、八段锦等,促进气血循环,加速湿气排出。

山东大学齐鲁医院(青岛)中医科门诊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,以体质辨识为指导,以中医适宜技术为特色,融合中医“治未病”理念,为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技术、养护防护、慢病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。

 

吕剑,中医科主任,副主任医师。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项目学科带头人,发表论文12篇,主持省厅级课题2项,获国家专利6项。

学术兼职: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,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常务委员,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常务委员,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委员,山东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,山东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山东省医学会中西医协同发展分会委员,山东省老年学学会第一届遗传与衰老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

擅长领域:擅长中医整体论治及针药并用,对神志病、脾胃病有丰富的中医诊疗经验,擅长眩晕、失眠、头痛、冠心病、高脂血症等的中医调理。

出诊时间:周一、周四全天

杨新林,副主任医师

擅长领域:擅长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、糖尿病并发症、月经病以及湿疹、荨麻疹等皮肤病中医诊治,对恶性肿瘤术后的中医调理、治疗有独到见解。

出诊时间:周一至周五全天

孙怿泽,主治医师,中医内科学博士。

学术兼职: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,中华中医药学会合理用药分会青年委员,青岛市针灸学会委员,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委员。

擅长领域:擅长心脑疾病、脾胃病、肺系疾病、月经病的中医诊疗。

出诊时间:周一、周四下午,周二、周三、周五全天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

三伏时节话养生,三防三宜助健康
患者服务 科室导航 百年齐鲁 96599预约电话
服务号
订阅号
网站纠错
网站纠错